引言:社区商业的逆势崛起
在当前商业环境持续变革的背景下,社区商业正逐步成为商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新辰商业集团作为这一领域的后起之秀,近两年来加速布局,已在北京拥有近10家社区型商业体。
华堂·新辰汇作为新辰商业集团最新改造项目,会成为新辰商业集团未来继续改造社区项目的样本。对此,新辰商业集团联合创始人及COO王纯介绍,从经营成果看,华堂·新辰汇项目客流与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改造后日均客流达约2万人次,较此前的日均5000-6000人次翻了数倍;月均销售额约6000万元,日均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压缩至单个楼层的百货品类营业额,已超过改造前4个楼层的总和。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新辰商业集团“一店一策”与“抓大放小”策略的精准落地。
1. 精准定位:“一店一策”如何落地?
改造初期,新辰商业在该项目上聚焦餐饮作为强势分类,形成差异化组团。其中,华堂·新辰汇引入十余家咖啡、奶茶品牌,餐厅覆盖大餐、小餐、小吃、烘焙等多个分类,且品牌类型无重叠。同时,围绕周边消费者需求,根据运营数据动态调整,华堂新辰汇团队下一步将压缩部分儿童、女装业态,补充运动和休闲业态,弥补前期规划不足之处。
2. 低成本高黏性:社区营销的“轻资产”打法
从传统百货变身社区型商业,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也要作出改变。“社区型商业的营销不同于城市型、区域型购物中心大而全的经营规划思路,营销端以低成本高互动性为核心”,王纯透露,以新辰商业集团旗下的华堂·新辰汇为例,全年计划开展约500场社区活动,周末日均2-4场,如包饺子、汉堡DIY、蓝鳍金枪鱼品鉴等会员互动活动,单场成本仅千元左右。
“这样的模式既与场内品牌加强了互动,又强化了周边1.5-2公里客群的到店黏性”。王纯表示,单一项目全年营销费用仅占租赁收入的0.6%-1%,远低于大型购物中心2%-8%的营销费用比例,却能够实现高效触达。这种以数据为导向、灵活调整、聚焦社区的模式,既规避了传统社区商业同质化、缺乏黏性的痛点,也为同类项目改造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
3. 行业启示:社区商业的未来趋势
在商业地产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新辰商业集团以老华堂商场改造项目为样本,通过“一店一策”模式在社区商业领域开辟出独特路径。其旗下社区项目定位多元,望京项目主打“潮酷”,大兴项目采用“街区+盒子MALL”形态,亚运村项目辐射旅游人群与演唱会粉丝,华堂项目则聚焦餐饮社交。这些项目背后,藏着社区商业改造的共性逻辑与差异化智慧。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最后一公里商业”将成为商业地产的新增长点,而新辰商业集团的“一店一策”模式,或许能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