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想联系我,只能等老师帮忙转达;万一遇到身体不舒服,连句话都没法及时说——”这是不少家长在“中小学生禁带手机”政策实施后,常挂在嘴边的担忧。如今,随着“童小盾”儿童呼叫系统成为越来越多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标配”,这份焦虑正被稳稳化解。作为专注儿童安全的公益项目,童小盾免费进驻校园,为孩子与家长搭建起安全便捷的沟通桥梁,让家长对孩子的校园生活多一份放心,少一份牵挂。
家长们的顾虑,早已不是“个别难题”。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携带手机,初衷是守护校园秩序、保护孩子视力与身心健康,但也客观上切断了孩子与家长的“即时联系线”。此前,有的孩子想跟家长说一句“放学要晚点走”,只能等到放学才能转达;有的孩子在学校突发头疼、肚子疼,要等老师发现后再联系家长,不仅可能耽误处理时机,也让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始终悬着心。更让家长犯愁的是,部分学校为解决通讯问题,采购的传统公共电话操作复杂,低龄孩子记不住号码、不会拨号,根本用不上;而学校为此投入的招标采购、设备维护费用,最终也间接增加了教育成本。这些现实痛点,让“孩子在校怎么联系家长”成了许多家庭的“日常牵挂”。
正是看到了家长们的这份担忧,童小盾秉持“守护儿童安全”的初心,以公益之名走进校园——所有进驻学校的童小盾设备,均为免费捐赠,家长与孩子使用全程零费用,不增加任何家庭负担。这套系统专门针对校园场景和孩子的使用习惯设计,孩子用起来简单,家长管起来放心,恰好解决了家长们的“心头难”。
孩子操作有多方便?童小盾的硬件设备长得像“小盾牌”,色彩鲜亮、手感圆润,孩子一看就喜欢,也愿意主动使用。设备上没有复杂的按键,孩子只需按下按钮激活设备,对着话筒说出“爸爸”“妈妈”,即能精准匹配联系人,自动发起通话。哪怕是刚上幼儿园、还不会记手机号的小朋友,也能轻松上手。要是家长暂时没接到电话,孩子还能录制语音留言,像发微信语音一样简单,家长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收听,再也不怕错过孩子的重要消息。
家长使用起来也完全不用“费脑子”。家长用微信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就能完成注册,家里的老人帮忙操作也没问题。更让家长安心的是,系统有严格的信息加密保护,孩子的通话记录、家庭联系方式都经过云端加密存储,不会泄露任何隐私。平时只要孩子在学校使用童小盾发起通话,家长就能及时收到提醒,哪怕在上班、做家务,也能随时接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今,已有不少学校用上了童小盾,家长们的反馈满是“放心”。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妈妈说:“以前总怕孩子在学校有事儿找不到我,现在孩子课间就能主动给我打电话,说一句‘妈妈我今天午饭吃了红烧肉’,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另一位幼儿园家长也感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总哭,现在能在学校给我打个电话,听听我的声音就不闹了,童小盾真是帮了大忙。”这些真实的声音,正是童小盾给家长们带来的“安心感”。
如果您孩子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童小盾,别犹豫,赶紧用微信扫描设备二维码,完成注册开通——简单几步,就能让孩子在学校随时联系到您,也让您对孩子的校园生活多一份安心。如果学校还未引入童小盾,您也可以向学校建议申请,童小盾会通过公益渠道免费投放设备,让更多孩子享受到这份安全保障。
校园里的“小盾牌”,守护的是孩子的安全,温暖的是家长的心房。童小盾用公益力量搭建起家校沟通的“连心桥”,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少些牵挂、多些安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呵护下,安心享受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