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新发患者已超100万,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虽占比约15%-20%,却以“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转移早”成为肺癌领域的“高危亚型”——约70%患者初诊即处于广泛期,既往两年生存率不足10%,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快速进展的恐惧,还要承受治疗费用高、规范诊疗可及性低、康复信息匮乏的多重压力
医保“破冰”:让80%费用降幅,接住广泛期患者的“生存希望”
长期以来,免疫治疗虽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存期突破(临床数据显示,免疫联合化疗可使60%患者中位生存期超1年),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却让多数患者“望药兴叹”。2025年新版医保目录的“突破性纳入”,首次将广泛期一线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药物纳入报销范围,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作为独家拥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在医保报销后,患者年治疗费用直接降幅超80%。这一变化让曾经“每月数万元”的治疗方案,如今普通家庭也能负担,不仅缓解了患者“因病致贫”的焦虑,更让更多广泛期患者有机会坚持规范治疗,为延长生存期争取了关键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医保落地后,全国范围内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近30%,政策红利正切实转化为患者的“生存底气”。
诊疗“下沉”:院士领衔的“云端诊室”,打通基层患者的“就医堵点”
对于许多基层地区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找权威专家难、获取规范诊疗方案难”是抗癌路上的首要堵点——部分县域医院因医疗资源有限,难以提供最新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患者往返大城市就医又面临时间、经济双重成本。
为患者提供从“早筛必要性判断”到“晚期治疗方案调整”,从“药物不良反应应对”到“随访周期规划”的全流程指导变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企业今年的专场活动累计服务超5000名患者,其中近40%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不少患者通过义诊明确了后续治疗方向,避免了因信息差导致的“盲目用药”或“延误治疗”。
守护“续航”:从“单点帮扶”到“体系化支持”,2026年再启新程
2025年的守护行动,不仅是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及时雨”,更构建了“政策+医疗+患者服务”的多方联动模式——医保政策降低经济门槛,权威专家提供专业指导。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目标的推进,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领域的“难啃骨头”,仍需更多关注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