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已突破100万标箱,达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首次实现年度发送量突破百万标箱。这一里程碑式的数据,犹如一声激昂号角,奏响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强劲乐章。
自2017年正式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便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从最初北部湾港至重庆的“一条线”,逐步织就成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其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延伸。如今,班列的图定运行线累计达24条,其中以北部湾港、湛江港为起点的就有14条,为货物运输搭建起了稳固且高效的“钢铁桥梁”。
班列的货源结构也愈发丰富多元。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借助班列稳定输出,化工产品、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等各类货物同样搭乘班列奔赴四方。仅在广西凭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品类就已超2000种,充分彰显了通道强大的货物承载能力。以今年4月为例,国产汽车首次以“铁路JSQ车+海运滚装船”铁海联运方式,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重庆出口到中东地区,不仅较传统路径缩短4至10天,运输时效提升10%至15%,成本更是降低8%以上。这一创新运输模式,极大提升了货物运输的竞争力。
在运输服务上,铁路部门同样不遗余力。持续推进运输通道建设,对黎钦、南防、钦港等广西铁路出海通道干线进行电气化改造,货物运输时长缩短近20%,运输能力提升6.5%。建成南宁国际铁路港、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现代物流基地,进一步夯实货运基础。通过实行集装箱货物品名“负面清单”管理,享受优价降费货物品名达1.1万个,基本涵盖集装箱货源,吸引更多货物选择北部湾运输。推进“一票制”“一箱制”运输,简化物流流程,降低客户物流成本,如广西扶南物流有限公司采用“一单制”后,物流成本节约了5%至10%。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货运量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格局意义非凡。对西部地区而言,它是将“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的关键力量。为本地企业开辟广阔国际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带动产业升级。从更宏观视角看,它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如今,数万个品类的货物搭乘班列运往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0个港口,真正实现了“西部货,全球卖;全球货,西部买”。(文/赵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