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新闻->

从舞台到铁轨:当00后与詹天佑开启跨时空对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8 15:27:04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没有聚光灯下的表演经验,却能用专业术语精准演绎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设计——这群山东职业学院的学生,用话剧《詹天佑》打破了“工科生不懂文艺”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这部由铁道专业学生自编自演的话剧,一年内已在校内外演出27场,观众累计超8000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78%的参演学生在专业课程成绩上实现提升,这种“戏剧+专业”的融合模式,验证了美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层共鸣。

布景里的教育哲学:校园即铁路博物馆

走在山东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津浦铁路济南站复建建筑与真实蒸汽机车构成露天课堂,11辆捐赠列车组成的“校园铁道环线”成为移动教材。这种“沉浸式景观教育”绝非简单的环境装饰——学生每天经过的枕木步道,镌刻着中国铁路年表;食堂旁的轮对雕塑,暗藏力学原理二维码。正如崔精锐所说:“詹天佑的图纸在课本里是平面,在话剧里是立体,在校园里则是可触摸的历史。”

产教融合的深层逻辑:工匠精神的可视化传递

当“天佑工坊班”的学生在实训基地拆解真实转向架时,话剧中詹天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台词便有了具象诠释。学校与济南局集团共建的“现场工程师学院”,将企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模块:一个螺栓的紧固扭矩、一段钢轨的探伤流程,都是可量化的职业素养。数据显示,参与铁道文化项目的学生,毕业时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2%,较普通班级高出23个百分点。这种“文化浸润-技能强化-价值内化”的培养闭环,让工匠精神不再是抽象口号。

青春表达的新范式:让Z世代成为文化生产者

从“火车音乐节”的电子摇滚到“铁路技术史馆”的VR剧本杀,这所学校的文化活动总带着鲜明的世代印记。学生自发组建的22个文艺社团中,“铁道信号乐队”用摩斯电码编曲,“轨距尺舞团”将检修动作编成现代舞。更富创意的是师生共创的《钢轨上的诗经》——将《诗经》名句刻在铁道垫板装置艺术上。这些青春化表达证明:当传统文化赋予年轻人创作主权,就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传播力。

教育创新的启示录:职业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构建

山东职业学院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层规律: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找到专业教育与文化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其构建的“六个一”文化体系(一站一馆一环线、一区一驿一画廊),本质上是在打造职业教育的“文化操作系统”。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三年内行业留存率达8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提醒我们:技术技能可以速成,但对行业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才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当话剧落幕时,饰演詹天佑的学生与台下身着现代铁路制服的同龄人隔空相望,完成了一场关于职业信仰的接力。这种跨越百年的对话启示我们:真正优质的教育,从不是将文化强加于学生,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让詹天佑们的执着与创新,在新时代铁轨上继续延伸。(文/王腾浩)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0)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