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产经 产业 财经 智库 访谈 专题 数据 法规 文化 品牌
网站首页-> 新闻->

第3届中国预制菜展丨花花食界陈建华:西餐预制菜产品品牌创新与供应链打造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9 11:21:07 搜集整理:中国产业网

“第2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于12月29日-31日在福州盛大举行!本次博览会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中国商业联合会特别指导,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指导,建发会展集团、思尔福主办,全国百家商协会协办。

本次博览会以“稳”为主题,相比首届全面升级,现场除举行1场主论坛外,还举行了10+场专题创新论坛,100+行业大咖围绕预制菜衍生话题展开干货分享,聚焦预制菜革命,深度探索预制菜行业发展的趋势与痛点,助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在博览会论坛上,花花食界创始人兼CEO陈建华开展了“西餐预制菜产品品牌创新与供应链打造”的主题演讲。陈建华表示:预制菜产品品牌和供应链的打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目前很多预制菜企业是不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市场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培育和完善。

以下是陈建华的精彩演讲汇编:

一、预制菜市场分析

预制菜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赛道,我想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底层逻辑。

不管从国外还是国内,预制菜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餐饮B端客户和C端消费客户。B端市场非常大, B和C的占比应该是在8:2。从数据上看,中国的餐饮市场已经接近5万亿,同时以每年双位数在增长,租金和人力成本的提升将会推动餐饮连锁化,未来餐饮行业,尤其是连锁餐饮对品质稳定性的提升需求,我认为预制菜是刚需的存在。而C端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在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未来市场发展等方面来看,预制菜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

为什么会选择预制菜赛道?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西餐预制菜赛道?

目前预制菜在餐饮端的使用还主要是降低餐厅总成本。餐厅主要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后厨成本,包括后厨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餐厨人员团队成本,这部分成本近几年在大幅上涨。第二个是门店租金,当门店租金上涨,餐厅后厨不能创造直接收入的前提下造成成本的压力上升,这也是近几年连锁餐饮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主要需求来源。由于餐厅成本大幅提高,急需降本提效,以及传统现制模式无法满足出餐效率要求,品质稳定性不一致,因此我们判断“重预制轻后厨”应该是行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中国预制菜市场发展数据以及对比国外的数据,欧美餐厅端现在的预制化率已经达到60%到70%,数据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们认为对比海外,中国预制菜市场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具有强确定性的高增长空间。

大家可以看到几个现象非常有意思。首先是大厂入局,传统食材大厂都喊出进军预制菜的口号;各地政府加持,广东率先成立了一个50亿的预制菜产业基金,山东潍坊、陕西等,各地都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基金以及产业联盟、协会;农业部、商业部等国家层面也在研究政策大力推动预制菜的发展……背后的核心逻辑还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需求的增加以及后端一二三产融合,这是推动预制发展的一个机会。当然好产品对终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直讲C端消费者优先看价格决定购买。但一个产品的好坏实际上并不看你第一次卖多少,核心是看复购率,才是一个好产品的逻辑。通过线上线下的发力,预制菜的发展最终会回归到产品本身。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到整个本世纪2019年左右,预制菜行业发展非常平顺,并且渗透率一直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日本,实际上预制菜发展真正的动因是上世纪速冻食品以及冷冻技术的发展,造成了预制菜在90年代的飞速发展,今天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我们知道预制菜的发展最终是靠消费者买单。预制菜对标的竞争对手是现烹,即在家里烧饭或者去餐厅吃饭,这两个场景下的产品都是不经过二次加工。什么是不经过二次加工?就是餐厅直接做好就可以吃,而预制菜是需要消费者二次加工,工厂生产完之后一定要经过一定流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消费者回去必须要加热,在热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产品在工厂做得再好也没用,关键是最终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还能够还原出一道地道的和自己在家里做饭相媲美的美食。在这个过程中,冷链运输就至关重要。大家可以发现整个冷冻食品或者是预制菜的发展几乎和冷冻技术的发展是完全匹配的。现在国内的消费端、餐饮端的行业基础设施做得非常好,冷链行业技术壁垒已经基本解决。

二、预制菜热的背后逻辑:大市场,真需求

预制菜火热背后的底层逻辑,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客户真实痛点,消费端硬需求。餐饮端后厨成本高企以及管理难度增加,消费端尤其是95后、Z时代,很多人不会做饭,疫情下就希望有一个简单烹饪的东西。这个时候即配、即烹或者即热、即食产品的出现填补了市场需求。

第二,预制菜可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我们近期和政府,尤其是各地乡村振兴部门沟通的时候,发现预制菜发展有两点原因。首先,一产的东西要到三产的门店,中间的链条是非常多的,同时其中的消耗费用是不增值,比如四川产的辣椒运到北京的新发地,再通过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批发,最后到零售端,最后到消费者中间,这个过程就是消耗利润。从欧美市场来看,很多时候辣椒是直接进工厂加工成辣椒酱,直接进入到消费端,这个过程不会产生太多的损耗,同时工厂对于消耗利润有一个非常低的要求。而国内的中间环节非常多的,菜品从工厂到消费者中间的加价率也是比较高的。其次,国内有一个独特的趋势,大家知道一产是不收税,如果各地政府建了很多产业园做食品加工或者原料加工,政府是收不到税的,因为农业初级加工品都是免税,而如果做成预制菜,变成二产或者三产,就可以收税,产业对各地经济的拉动就会变得更实在,而不是纯粹的政府投入消耗。所以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也有背后内在逻辑推动。

第三,冷冻技术及基础设施逐渐成熟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硬件保障。包括冷链网络及技术成熟、冰柜及智能化厨具普及以及冷冻技术的成熟应用等。

三、关于预制菜的思考及几点建议

近期和很多行业朋友,包括预制菜的从业者在沟通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大家对这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些误区。

我算是最早一批互联网人,从2012年开始做农产品的初级供应链、产品的品牌,后来做海鲜和牛羊肉的产业链,到目前也做了将近五年的预制菜,对行业也有一些了解。

第一,很多从业者还是“我有思维”:我可以生产出什么东西,我的东西为什么是最好的东西,消费者必须得买。我认为现下产品逻辑的最大问题就在这。

刚才熊总提到一点我觉得挺让我触动,为什么盒马做预制菜,会建工厂,我相信是因为找不着那么多好的产品,或者找着的产品可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有一个好产品让你省去了研发的麻烦,省去工厂生产的流程,我相信这就是渠道商所需要的。

在预制菜行业,尤其是从业者要想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产品要卖给谁?他需要什么东西?在和团队在沟通的时候,我经常说虽然今天主打的是B端市场的餐厅,但B端餐厅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不是客户,不是厨师,不是餐厅的老板,而是到这个餐厅吃饭的消费者。

刚才提到我们为什么会定位到西餐预制菜。中国整个餐饮行业大盘子将近5万亿,西餐市场份额大概占到15%到18%,就意味着中国西餐市场应该是七、八千亿的市场。这个市场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预制菜的渗透率非常高。肯德基、必胜客几乎全部是预制菜,而中餐为代表的西贝预制率非常高,但大部分的连锁预制菜使用率还不够,很多还是现场烹饪。

第二个是西餐在整个餐系里面增长是非常快的,并且我们也发现能够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好的西餐产品还非常少。我在欧洲生活了六年,当时我觉得非常痛苦的是我们在欧洲吃的是西式中餐,在海外吃不到真正的中餐,因为它的消费者是外国人,外国人需要这样的口味。而反过来看,中国人吃西餐的时候是不愿意吃真正的西餐,你也吃不下去。怎么做一个适合中国人吃的西餐?这个是我们这几年研究的话题。

所以,抓住年轻一代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洞察客户真正需求,整合上游优质资源,精益科技研究,产品为王思维,这是我给预制菜从业者的第一个建议。做预制菜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到底是餐厅还是C端消费者?是90后还是60后?你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如果客户在成都,你不提供辣的,或者辣的程度不够,消费者基本上是不吃的。

第二个建议,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策略和发展路径。预制菜厂家在做预制菜的时候,品牌路径以及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哪里?一定要想清楚这些问题。我原来在上海也管过一个不小的加工厂,加工厂的逻辑是单品、大量高效、低运营成本,只有这样才可以存活。如果一个工厂既想做原料的生切,又想调理品,又想做预制菜的加工,还想做成品和包装,进而最后还想做销售,这对一个工厂来讲是极难的事。工人需要军事化的管理,而销售人员需要灵活弹性的管理,研发人员需要非常个性化创新的管理,我认为今天除了一些大的民营企业,很多企业是不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的。

第三个,食品行业是个良心产业,精细化运营,最终拼真正硬实力。如果一个消费者需要一款牛肉堡或者牛肉饼,我相信有一堆人有能力和实力做出来。口味都差不多,但价格可能是10倍的差异。然而产品最终提交给消费者,消费者是否认可?以及从我们内心能不能卖给消费者?所以我一直认为食品行业是个良心产业,预制菜是要入口的东西,产品怎么做到好吃、安全,是很关键的问题。

最后一个,建议大家要抓住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政策,做到一二三产融合。

四、花花食界:以产品驱动为核心的顶级中式西餐预制菜新锐品牌

花几分钟介绍一下花花食界。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从我的理念来讲,最终希望能够打造以产品为导向的中式西餐品牌。所以团队有2/3的人做的是产品研发相关的工作,剩下的一部分做供应链的运作。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好食材,把好食材做成好产品,进而提供给客户。我们的客户也很简单,目前以B端餐厅为主,未来可能会做C端消费者。我的想法是当产品足够强的时候,未来切入C端的时候会很容易。公司的愿景是打造一个有价值、有温度的公司和用户喜爱的产品品牌,希望未来能够引领中国中式西餐预制菜行业改造和升级。

我们在消费者洞察、产品研发、品牌营销投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同时以全球优质海洋蛋白食材及高端牛羊肉切入,精研食品加工研发,致力于打造中国顶尖中式西餐预制菜品牌,为餐饮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美味、健康、安全和经济的餐厨一体化解决方案。

最后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在各自领域都有十年以上的经历。公司2022年初成立,大概在6月份发布了30多款产品,在8月份又发布了40款产品,截止目前,花花食界产品线有70款产品。以餐系和产品两个纬度来介绍,餐系涵盖创意西餐、意式、日韩料理、泰式和美餐,在头盘、汤、主菜、面、饭、酱组成了70多款高颜值产品。

以上是陈建华带来的精彩演讲,在此,诚挚地感谢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指导,以及各主办、协办单位、协会、合作媒体对本次博览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思尔福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匠心精神为您呈现更具价值、优质的内容。

“第3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春季)”将于2023年6月15日-17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次展会由国家及省市单位全程指导,建发会展集团、思尔福主办,聚焦预制菜革命,深度探索预制菜行业发展的趋势与痛点,助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展会将与国际平台接轨,扩大预制菜品牌买家范围,邀请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全球20多个国家及海外地区的全球知名买家组团,打造国内首个国际性的预制菜展会。展会规模达40000平方米,设置1800+标准展位,1000家国内外预制菜龙头企业将携最新产品亮相展示。

同期将举办“第3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2023中国预制菜烹饪交流大赛”“2023福建省预制菜百强企业评选”“2022中国预制菜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以及预制菜境外贸易治谈会、供需对接会、企业考察培训等配套活动,汇聚国内外50000名专业预制菜从业者共同探讨行业热门话题,展望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成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形象窗口。

更多

扩展阅读

我来说两句( 0)
    用户名:
    [Ctrl+Enter]
争先创优活动